回顾2000年代:你可曾记得数字音乐盗版的往日情怀?
在十几美元就能包月解锁无限曲目的订阅服务推出之前,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音乐盗版形势可谓是相当严峻。无论你是因为年少而无力购买,还是所在地区无法访问,许多人都会选择通过网络去下载他人分享的音乐资源。在此背景下,2000 年代前后,涌现出了一批名气较大的网络音乐平台。直到版权诉讼的大棒奋力砸下,数字音乐行业才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。 随着日历翻到 2019 年,我们不妨回忆下从 90 年代末、到 21 世纪初的这段时间。首先,我们来谈谈 MP3 。 90 年代,数字音乐的常见形式,还是基于 CD 这个载体。盘片容量在 700MB 左右,大约可以存储十几首的未压缩音轨。但是 WAV 格式的文件体积太大,在当时的网络转况下,想要传送 4 分钟的歌曲(42MB 左右),将需要 3 个 半小时。 1993 年的时候,MP3 压缩格式横空出世,让通过网络分享音乐这件事变得更加轻松。 它能够在合理的音频保真度、和相对较小的文件体积间权衡,让人们轻松从 CD 翻录音乐,将之转储到容量同样宝贵的硬盘上(那时候上 GB 的 PC 硬盘都还没普及)。以 128kbps 比特率为例,它能够将一首歌曲压缩到 3.84MB 左右。基于此,一批在线服务开始崛起。 尽管少数用户已经掌握了通过互联网底下档案服务器来下载音乐,但 Napster 却真正将数字盗版带入了寻常百姓家。 Napster 是一个免费...